5000萬美元加密詐騙案:貪婪與虛假信任如何掏空VC與巨鯨

1.19K
5000萬美元加密詐騙案:貪婪與虛假信任如何掏空VC與巨鯨

5000萬美元加密騙局解剖

第一階段:信任陷阱(2024年11月-2025年1月)

騙局始於經典的心理操控。私密Telegram群組提供GRT、APT和SEI等代幣的”專屬”場外交易,折扣高達50%,並附帶4-5個月的鎖定期。早期投資者順利獲得回報,創造出一種光環效應,甚至讓機構投資者都蒙蔽雙眼。

量化模型顯示:”當你看到創投基金也跳進來時,風險評估就會從’詐騙’變成’害怕錯過’。” 典型的巴甫洛夫制約反應。

第二階段:擴大幻象(2025年2月-6月)

操作擴大到包括SUI、NEAR和Axelar代幣。區塊鏈鑑識顯示:

  • 2300萬美元在2025年第一季度流入標記為”OTC_Deals”的錢包
  • 交易模式反映龐氏機制:新資金用於支付舊債務

然而警訊已現。SUI團隊在2025年5月公開否認這些交易,但如行為經濟學預測,社會認同壓倒了理性判斷。

崩潰時刻(2025年6月)

紙牌屋倒塌當:

  1. 最後一筆Fluid代幣交易違約
  2. Aza Ventures承認被”來源1”欺騙
  3. 鑑識分析顯示三個”來源”實為同一實體

總損失:橫跨37種代幣共5280萬美元。我的見解?這不是黑客攻擊—而是用演算法精準度來利用人性弱點。

給加密投資者的教訓

  1. 場外交易=高風險:未受監管的管道缺乏第三方託管保護
  2. 驗證而非信任:即使有創投參與也不代表盡職調查完成
  3. 折扣≠划算:超額回報通常意味著超額風險

ByteBaron

喜歡67.43K 訂閱1.1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