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lestia大膽決策:放棄質押還是套現一億美元?
1.82K

震撼加密圈的提案
當Celestia共同創辦人John Adler提出用『治理證明』取代『權益證明』時,我的第一反應是確認這是否為愚人節玩笑。但顯然這是認真的——該計劃將減少95%的TIA發行量、取消質押合約,並將驗證者轉變為收費承包商而非代幣持有者。激進嗎?絕對是。時機可疑嗎?嗯…
追蹤金錢流向
區塊鏈不會說謊(但人會)。鏈上數據顯示Celestia團隊成員在解鎖後迅速拋售了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TIA。據稱Mustafa Al-Bassam在套現2500萬美元後搬到了杜拜。與此同時,他們的營運長發推文表示『從未賣出任何TIA』,可信度堪比政客承諾減稅。
數字背後的真相
讓我們像解析漏洞合約一樣拆解這些數據:
- 每日協議收入:100-300美元(還不如我家樓下咖啡店)
- 市值:35億美元(相當於當前收入的1萬年總和)
- 團隊套現:超過1億美元(足夠買下整條街的咖啡店)
『模組化區塊鏈』敘事讓他們走到今天,但遲早數學會追上營銷話術。
治理還是退出策略?
Adler的提案確有技術價值——降低通膨可能穩定TIA價格。但當你的團隊在重大變革前提現離場,連中本聰都會皺眉。作為分析師,我學到:永遠要檢查誰從『創新治理』中獲益最多。
更大格局的影響
這不僅關乎Celestia。若成功,他們的模式可能挑戰以太坊的質押主導地位;或者…成為第473個『把代幣拋售包裝成進步』的案例研究。無論如何,準備好爆米花——這可能是加密界最赤裸的治理實驗。
QuantDragon
喜歡:29.59K 訂閱:2.26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