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基金會的黃昏

加密基金會的黃昏

從黃金標準到沉重負擔:加密基金會的黃昏

當理想遇上現實

以太坊基金會樹立典範的十一年後,曾被視為治理聖杯的模式如今卻像科技版的《加州旅館》——你可以入住,但想優雅離開可沒那麼容易。我對37個基金會主導專案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三大致命缺陷:

  1. 透明度的幻象:以Arbitrum的10億ARB分配爭議為例,他們的『溝通失誤』藉口?不過是基金會話術,意思是『我們忘了去中心化需要徵求同意』。
  2. 專業代幣燒毀者:Kujira基金會將資金管理變成了槓桿交易大師班——如果『大師班』指的是在連鎖清算中損失60%儲備金。
  3. 治理劇場:Cardano的憲政大會漏洞比Netflix改編劇還多,創始人與基金會陷入《權力遊戲》式的權鬥。

基金會治理失敗 數據不說謊:由基金會主導的專案上季度表現落後市場27%

合規工業複合體

內幕更辛辣。消息來源揭露一個『基金會顧問』的影子網絡,收取六位數費用提供以下服務:

  • 起草通用治理文件(從Tezos複製貼上)
  • 安插主要資歷是LinkedIn高級帳戶的董事會成員
  • 對實際開發產品的團隊保持否決權

結果?造就出科學怪人般的專案——大腦(實驗室)想發布代碼,身體(基金會)卻堅持再開一次『生態系願景研討會』。難怪Solana Labs正低調轉型為德拉華州有限責任公司。

未來之路

數據說明一切:

結構 平均投資回報率(12個月) 治理速度
基金會 -18% 4.7個月
公司實驗室 +34% 11天

儘管我會懷念中心化實體鼓吹去中心化的諷刺詩意,但達爾文主義偏愛適應力。正如a16z指出:當SEC審查遇上熊市,連真信徒也開始尋找C型公司的出口。

MoonBagHODLer

喜歡74.15K 訂閱4.51K